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香港地產 - 連租約

連租約」是一種買賣物業時的重要條款。即是在物業轉換業權當天(成交當天),該物業是仍然有租客居住。當買賣雙方在物業進行成交前,一般會在議價時,指明該物業是否會以「連租約」方法交易。 

在成交「連租約」物業時,租客保存在舊業主的按金會經由賣方的律師樓轉移給新業主。新業主的律師樓也會向租客發出一封通知信,告訴租客由成交日起,便需要向新業主支付租金。

一般而言,新買家不能視察「連租約」物業的內部情況,所以,在購買「連租約」物業前,應要求地產代理參觀相近樓層及面積間隔的單位作參考。有些新買家也會委托地產代理,向賣家查詢現時租客的職業及交租的準時性。

連租約」物業即是「冇樓睇」,但價錢未必會被匙盤為低。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新入伙瓏門2期錄約35宗租務成交 屯門醫院醫護人員1.65萬元租3房戶

中原地產屯門瓏門分行高級分行經理賴燕儀表示,瓏門2 期於本月陸續收樓,放租盤大增,吸引租客目光,租盤消耗迅速,目前為止瓏門2期已錄約35宗租務成交,平均實用呎租約30元。

賴燕儀指,瓏門2期7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584平方呎,3房間隔,剛以每月1.65萬元租出,平均實用呎租28.3元。新租客為屯門醫院醫護人員,感瓏門鄰近上班地點,交通方便,且附設大型會所及商場,生活所需一應俱全,所以租住上址。

按業主於去年底以576萬元購入價計,現租出單位回報約3.4厘。
 

http://www.besthome.com.hk/hongkong/house_news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信貸記錄佳借平錢有法

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第 113 期

近年來,私人貸款市場已成為了各間銀行和財務機構極力搶攻的戰場。
隨銀行及財務機構排山倒海式的宣傳攻勢,私貸漸漸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申請私貸不再是債務纏身、走投無路的象徵。事實上,有調查顯示,市民申請私貸的目的,經已日趨多樣化。
消費者當然希望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獲最多的貸款。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其實是大有學問;市民希望「借平錢」,亦大有竅門。作為一位精明的借貸人,又豈能不知?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個人財務總監周永贊觀察到,近年市民申請私人貸款的目的日趨多樣化,由以往主要用作償還債務,演變成為有目標的借貸,例如用以投資、進修和做生意等。
近日,花旗銀行公布了一項關於私人貸款市場的調查結果。調查圍繞市民申請私貸的經驗,在去年第三季以面談及互聯網問卷形式,訪問了五百零二位年齡介乎二十五至四十五歲、於過去三年曾經申請私貸的人士(按揭、稅務和汽車貸款除外)。調查發現,愈來愈多市民選擇向財務機構申請私貸。財務機構在本港貸款市場的佔有率,由零六年的一成四,大幅增加至零七年的三成;相反,銀行同期的市佔率,由八成一下降至六成一;而表示兩者均會使用的市民,則由百分之五上升至百分之九。
周永贊進一步引述調查結果表示,市民於取捨貸款計畫時,首三個考慮的重要因素,依次為計畫所徵收的利率、計畫條款是否清晰,以及還款期是否切合個人需要。據環聯資訊的統計,截至零七年九月底止,整個貸款市場的新增客戶按年增長一成八,而同期未償還貸款結餘則上漲兩成四。
以實際年利率為準
既然貸款利率的高低,成為借貸人揀選貸款計畫時的其中一個關鍵;借貸人當然必須清楚了解,現時各間銀行及財務機構所標榜利率的定義。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利率,主要為「平息」(Flat Rate)和「實際年利率」(Annualized Percentage Rate,簡稱APR)。「平息」是按借貸金額計算出來的利息,當中並不包括利息以外的其他收費,而且每間銀行及財務機構的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簡單來說,假設貸款額為十萬元,每月平息為半厘,分十二期攤還;借貸人每月需要支付的利息為五百元($100,000X0.5%),每月還款額為八千八百三十三元($100,000/12+$500),而全期利息則為六千元($500X12)。
「實際年利率」乃是根據本港《銀行營運守則》之指引計算出來,計算方法較為複雜,公式大概是「每月平息乘以十二個月乘以不變系數(約為一點九)」,當中已經計及利率、利息回贈/折扣、免息免供期限和手續費等因素。以每月平息兩厘來舉例,實際年利率約為四十五點六厘。
由此可見,「實際年利率」是最能夠準確反映借貸成本的利率。每間銀行及財務機構的實際年利率計算方法畫一,而《銀行營運守則》亦規定,它們必須在貸款計畫章程上,清楚列明實際年利率,故此借貸人應該搜集多個貸款計畫的資料,然後直接比較實際年利率。實際年利率愈低,代表借入的款項愈划算。
借錢講求高分數
現時多間銀行和財務機構均強調可以為借貸人提供「個人化利率」,即是因應借貸人的個人財政狀況,來釐訂貸款利率。一般而言,銀行及財務機構主要參考的,是借貸人的還款能力和信貸記錄;還款能力愈高、信貸記錄愈好,借貸人申請貸款時的「議息」能力便愈強,獲批的機會也愈大。還款能力關乎個人職業及收入,借貸人或許難以於一時三刻改變,但是在信貸記錄方面,借貸人其實能夠於日常生活中輕易取得高評級。
隨由環聯資訊負責管理的正面信貸資料庫在零三年正式投入服務,銀行和財務機構可以查閱新借貸申請人的個人正面信貸資料,如經已獲批的信用額或貸款額、剩餘可動用的信貸額,及未償還貸款額等。近年有關服務更推廣至舊有客戶,使銀行和財務機構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借貸人的財務狀況。每一位於信貸資料庫存有記錄的人,皆獲得一個信貸評級;信貸評級大致分為A至J共十個級別,A級屬於最理想的級別。
依照《個人信貸資料實務守則》,環聯可以保留正常結束的個人信用咭及貸款記錄,為期五年;至於超過六十日的逾期還款記錄,由欠款金額全數償還日期起計,環聯同樣可以保留該記錄五年;而破產申請,由法律程序開始日期起計,環聯可以保留有關記錄長達八年;另外,環聯亦會將會員查詢信貸報告的記錄存檔,為期兩年。任何逾期還款和破產的記錄,均會對個人信貸評級造成極大損害。
因此,市民準時清還咭數及妥善管理債務,始終是維持良好信貸評級的不二法門。除此之外,市民也應該避免申請過多不必要的信用咭和貸款,因為若然多間銀行及財務機構,在短期內先後查詢申請人的信貸記錄,可能預表了申請人的信貸存在風險,質疑其是否基於財政困難才申請大量信貸。
透過互聯網申請
除了比較實際年利率,以及保持良好信貸記錄外,借貸人如果希望「借得最抵」,可以透過網上申請。目前愈來愈多銀行和財務機構,願意提供額外優惠予網上客戶,數包括抽獎機會、購物禮券,甚至是較低的貸款利率等。
然而,借貸人務必留意,部分優惠設有附帶條件,例如申請人須選擇指定還款期,又或是於供款一年後,才可獲得優惠。
「格」到最抵?
借貸人希望得到最低的貸款利率而到處「格價」,實在無可厚非。可是,此舉有機會弄巧反拙。
若然借貸人只是搜集不同貸款計畫的章程,繼而進行比較,當然沒有問題。不過,倘若借貸人在「格價」時,輕易便向銀行和財務機構提供個人資料,讓對方透過環聯資訊查閱其信貸記錄,這樣便有可能事與願違。
由於銀行及財務機構的每次查閱均會被記錄在案,雖然查閱次數的多寡,不會影響借貸人的信貸評級,但卻有機會影響銀行和財務機構對其印象,質疑其是否財政出現問題而「等錢使」。於這個情況下,銀行和財務機構自然不會給予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香港出口業的改變

大約在八年 (2004) 前,那時當大家還未熟悉電子商貿時,我有一個朋友已開始在EBAY 賣東西。當時的世界,外國的入口商還會因為中國廠商不懂英語和匯款困難而跟香港的出口商買貨。當然,自從ALIBABA出現後,香港的出口商基本上已無得撈。梁振英所講香港是一個「萬能插頭」的功能,其實已消失了很久。

大家再細想一下,當外國入口商直接向工廠採購,直接在國內的港口出貨時,香港的出口業還有甚麼生存價值?難道要只為賺取非常低賤的利潤,也要為老外「採購」中國貨品嗎?網上交易平台的出現,例如EBAY,就在那時為香港出口業的商業模式做一個大洗牌:老外們藉著互聯網跳過我們跟工廠訂貨,我們其實也可以跨過外國的入口商,直接送貨給他們的零售客戶,反而可以賺得更多。

我朋友首次的網上訂單,是賣了10支電筒給美國一間小型保安公司。

如果你是從事出口貿易生意的話,相信你對我以上所講的也很有同感。現時出口業的商業模式已徹底改變,公司的銷售員不再只招呼幾個全公司生計也繫於他一線的大客戶,而可能是每天幾十封來自世界不同各地的EMAIL查詢。客戶會是零售的,也會是地區性的小型店鋪。工作量可能會增多,但收入來源因為客戶群增多,而變得穩定。

以前是按客戶的要求走空運走船運,收LC;現時會在外國租一個海外倉庫,按著自己的銷售目標而備貨,一切包裝、送貨也可以在網上進行。

以上兩點,也香港出口業需要改變的地方,當然,如果要接觸外國零售客戶、怎樣收錢、怎樣宣傳,也是一門新的學問,以後再談!

私人貸款利息比較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78法則 - 各位借錢前不可不知的計息方法!

78法則 - 各位借錢前不可不知的計息方法!

各位應該時常會收到一些銀行的廣告,說已預先批核了一個金額的免息貸款與你,你只需要每月付一個特低"手續費"便可以享收資金週轉的便利.這些貸款,其實有一個名字,叫做每月平息貸款,如匯豐銀行的"分期萬應錢"及中銀的"分期易達錢",應該有不少朋友也見過,甚至已經在享用.那些所謂特低手續費,可能低至每月0.3%甚至更低,表面看是相當吸引.但是,魔鬼在細節裏,各位常常要記著,香港俗語講得好,銀行是"不會死錯人"的,銀行一向就是用一些巧立明目,巧言令色,巧取豪奪...等等的方式來推銷產品,雖然我是做銀行出身,但我對妖言惑眾的行家是零容忍,銷售人員應該要詳盡說明數字背後的意義,並有教育客戶的責任.我並非反對閣下借錢,相反我是很鼓勵,因為只要計清楚背後代表的意義,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作適量的槓杆是會為理財帶來超乎想像的效果.本文先談一個借款人不可不察的計息方法 - "78法則".
(註:我以前曾說過,但再談一次,溫故知新吧!)

我在坊間找到這樣的一個解釋:

quote
78 法則,又稱年數合計法( sum of the years digits method ),能計算出債務人在某一時間點所支付的利息總和。以一年期的貸款契約來說,第一個月的計點數為12,下個月為11點,最後一個月為1點,總計為78點,故依照78 法則來計算,利息在合約初期階段所佔成分較高,並會隨著時間而降低,因此78法則遠較大於分期付款,在這個法則之下,每個月,借款人的付款不足以涵蓋未付清餘款所增加的利息,而且結算金額增加了,而不是減少。此法則對債權人比較有利,所計算出收取的利息費用大於單立法或附加法的利息。
unquote

嗯,好像不太易理解?我先講78法則的效果 - 簡單不過,令債仔早期的還款中,還息成份較多,還本成份較少,拖慢債仔還本速度,這樣的話,債仔如提前還款,或用同等條款再融資(借新錢還舊錢)便會對債仔本身較不利.

但明明說是每月平息,又何解早期會還息成份較多?"平"不是解"平等金額"嗎?就直接用匯豐的分期萬應錢的廣告資料做說明:

(附圖)

看近左下方處,12個月期,貸款額在$14,999以下的情況.你會見到它說每月平息是0.70%;每借$1,000的每月還款額為$90.4(即如借$10,000,每月還款額就就是$904);實際年利率是16.42%(這個先不談).

就假設你是借$10,000.每月還款額$904是如何計出?

全期本金: 當然是$10,000
全期利息: $10,000*0.70%*12 = $840
總和 = $10,840

分成12期,就是$10,840/12 = 每個月還$904了.

那麽,你正路地想,每個月$904,當中應該就是還本金為$834($10,000/12),還利息$70($840/12),對嗎?

78法則就不是這回事,同樣每個月還款額$904,但當中的本金/利息結構是不同的.

"78"即是1+2+3+...+11+12的總和.

全期利息還是$840不變,但每個月償還的利息部份的分佈不是均等,而是像倒金字塔一樣,越來越少:

第一個月 = $840*12/78 = $129.23
第二個月 = $840*11/78 = $118.46
第三個月 = $840*10/78 = $107.69
.
.
.
第十二個月 = $840*1/78 = $10.77

同理,每個月償還的本金部份的分佈則像正金字塔一樣,越來越多:

第一個月 = $774.77
第二個月 = $785.54
第三個月 = $796.31

... 如此類推.

每期還款總額還是$904不變.

但究竟"78法則"如何不好?

假設用均分的方法及78法則計算,同樣是還了首三期的還款,情況會是這樣:

均分方法:
每個月還$904,本金為$10,000/12=$834,三期合共還了本金$2,502,本金餘欠為$7,498.

78法則:
每個月還$904,本金卻不同,分別為$774.77,$785.54,$796.31,三期合共還了本金$2,357,本金餘欠為$7,643.

看到了嗎?同樣是還了三期還款,在78法則底下,本金餘欠是$7,643,是多於均分方法的$7,498.若果債仔想提前還款,78法則便吃力點了.

更要命的是,銀行在債仔還了一段時間後,便會主動叫債仔重新提取已償還額度!沿用上述例子,78法則下,可能重新提取的只有$2,357,低於均分方法的$2,502!若重新提取得越頻密,債仔便像只是不斷的還利息,還本金部份卻較細,最後就是未還的本金不斷累績.

最最最要命的是,銀行是不會告訴你它是用78法則跟你計算利息,但這卻是銀行私人貸款普遍的計息方法.日後如有銀行打電話推銷此貸款,各位不坊問他是否用78法則計利息,看看他如何反應!

銀行的私人貸款很是蠱惑,背後有很多的科學含量及哲學含量,了解"78法則"未夠,日後另文再述.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私人貸款

香港銀行和財務公司競爭激烈,私人貸款計劃、稅務貸款計劃五花百門,銷售人員往往告訴你利率很吸引的貸款計劃,可是通常該些計劃必須在利息以外收取服務費用;或者每個月供款的金額不一樣,顧客常常弄不清楚究竟自己該支付的利率是多少,因此不容易比較兩筆貸款的優劣。固此,消費者應自己先行計算利率,方好決定應否申請該私人貸款。筆者以兩個親身經歷的事例以便説明。

例子一:筆者申請汽車貸款HK$170,000購買一輛汽車,銷售人員告訴筆者,汽車貸款利率是6.5%,供款期4年。他替筆者計算每月還款金額如下:(170000*6.5%*4+170000)/ 48 = 4462.5。
實際上,根據上述的供款計劃,利率是高於6.5%的。理由是借款人每月付息兼還款,利息支出該隨貸款金額減少而逐月遞減,因此計算利率的公式並非如銷售人員所說的,而是該採用計算樓宇按揭利率的方法。結果顯示,應付利率為11.83%, 比銷售人員所說的高5.33%,差異不謂不少。
例子二:某大銀行致電筆者,推銷其私人貸款計劃。因筆者多番推卻,所以該銀行提議筆者試用其私人貸款三個月。貸款額60000,每月利息支出294,而且在首月必須支付100手續費。銷售人員說月利率是0.49%,但沒有說明年利率是多少。權把月利率算作0.5%作個心算(0.5%*12),很自然得出年利率大約是6%。可惜,這又是一個掩眼法,實際上,利率是9.8%。其理有二:第一,銷售人員沒有把手續費算進去;第二,與第一個例子的理由相同,利息支出該隨貸款金額減少而逐月遞減,而非固定。
從上述例子可見,推銷貸款的銷售人員,和其他商品的推銷員一般,總是告訴你好聽的說話。其實際情況是如何,則必須多多留神,畢竟打工賺來的錢是有血有汗的。